4月8日,在央视《对话》栏目中,沈阳市市长透露,沈阳都市圈正式获批,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,这也是东北的第一个都市圈。
截至2022年底,国家发改委一共批复了7个都市圈方案,分别是南京、福州、成都、长株潭、西安、重庆、武汉。
根据沈阳市市长透露,沈阳都市圈是第9大都市圈。第8大都市圈是谁,尚未公布。这两个新获批的都市圈,估计很快会被国家发改委官宣。
此前发布的上海大都市圈是“地方粮票”,由于面积超大(5.6万平方公里,跟大湾区城市群相当),不符合国家关于都市圈的定义,不可能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。
巩固沈阳、大连要地要领地位,形成 “双核”牵引的 “一圈一带两区”区域发展格局 (“一圈”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,“一带”即辽宁沿海经济带,“两区”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)。
一圈——沈阳现代化都市圈,以沈阳为中心,包括鞍山、抚顺、本溪、阜新、辽阳、铁岭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,共7市1区。
一带——辽宁沿海经济带,包括大连、丹东、锦州、营口、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,陆域面积5.65万平方公里,海岸线 年,该地区常住人口 1849.6 万人,地区生产总值 1.2 万亿元。
现在,沈阳都市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,和“南京都市圈”“福州都市圈”等7大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站在了同一梯队,可见,沈阳都市圈还是比较受重视的。
范围包括沈阳市辖区、新民市、法库县;鞍山市辖区;抚顺市辖区、抚顺县;本溪市辖区;辽阳市全域;铁岭市银州区、铁岭县、调兵山市,以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。
沈阳都市圈中,不算康平县的2175平方公里,沈阳纳入的面积最大,达到1万平方公里,因此,沈阳获得的发展空间最大。
作为我国19个副省级城市之一、辽宁省的省会,沈阳曾经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城市,综合实力非常强悍。
国家发改委《关于推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(发改地区[2022]629号)要求,
推进沈阳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、国家先进制造中心、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。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,
加快“一枢纽、四中心”建设;即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、国家先进制造中心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、区域性金融中心、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,并对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进行了部署。
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协调发展资金4.4亿元,用于支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信息技术等产业,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28个项目。
城市更新专项资金5亿元,用于支持绿色低碳、历史文化、城市活力、安全韧性、老旧小区改造等17个项目。这些大刀阔斧的建设和改革,对提升沈阳城市面貌、营商环境等软硬件实力起到有力推动作用。
七普数据显示,过去10年,黑龙江减少了600多万人,吉林减少了300多万人,辽宁减少了100多万人。
其中,沈阳和大连的人口分别增长了92万和76万,长春过去10年增量是29万人,哈尔滨减少了63万人。
16个发育型都市圈——南京、青岛、天津、济南等,其2020年GDP多在1.5万亿以上,但中心城市仍处在吸虹阶段,和周边城市差距较大;
12个起步型都市圈——沈阳、昆明等,2020年GDP在1.5万亿元以下,产业创新指标也相对靠后。
第一,一线城市都市圈人气、财气太旺,如果优先发布方案,可能刺激房价;第二,先批复几个强二线和二线城市都市圈,可以奖掖后进,激发更多城市的积极性;第三,让部分城市先行先试一下,可以给一线城市都市圈方案积累经验,防止出现政策缺失。
2019年2月,国家发改委印发《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,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。
2022年3月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21-2035年)》发布,明确“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”。
可以说,前一轮城镇化进程中,已有北上广深等都市圈率先突围,圈内城市的经济、交通联系较强,发展水平较均衡。
那么在这一轮城镇化过程中,一批中西部二线城市,赶上了国家级都市圈扩容的利好,所以,我们现在看到
根据马太效应,最终一定是真正的都市圈继续发挥作用,把更多的资源吸纳进去,从而加剧地区之间的分化。
广州都市圈,主要是广佛和肇庆、清远的部分区域,深圳都市圈则主要是深莞惠,以及河源、汕尾的部分区域。此外,深港两个超级城市,也在构建深港都市圈。
而资金总量在1万亿元以上的省会城市或者2万亿元以上的地级市,他们仍处在资源积累阶段,其发展都市圈的量级是不够的,比如福州、沈阳,这些都市圈内的小城市,享受的利好比较有限。
因此,大家买房置业,应该重点锁定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都市圈,以及他们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中心,这些新中心或者说新节点城市,可能更有价值。